
当巴基斯坦空军在5月那场夜战中击落印度阵风战机时,全球军事观察家的眼镜碎了一地。这不是简单的飞行员较量,而是中国打造的"杀戮网"第一次在实战中展现威力——地面雷达锁定、歼-10C发射导弹、预警机中途制导,整套动作行云流水,印度飞行员甚至没发现导弹来袭就被击落。 这套系统最可怕之处在于,它把战争变成了"打游戏"一样简单:传感器发现目标,AI自动分配火力,人类只需要按下最终确认键。 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展示的PPT暴露了五角大楼的焦虑。中国那数百颗侦察卫星织成的天网,配合射程200公里的PL-15导弹(如图1),已经构建起覆盖台海的"杀戮闭环"。想象一下:福建山区的导弹车发射后立刻转移,卫星实时修正弹道,无人机进行末段照射,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。这解释了为何美军急着给B-21轰炸机追加预算——只有隐身突防才能撕开这张网。 但问题在于,当中国在青海部署的量子雷达开始试验时,连B-21的隐身涂层都可能失效。 印巴空战暴露的深层博弈在于作战体系的代差。印度飞行员还在用目视识别敌机时,巴基斯坦的歼-10C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,靠数据链接收预警机指令。 就像《每日电讯报》记者描述的"阵风甚至不知道导弹来自哪个方向",这种降维打击让人想起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战机被F-15碾压的场景。不过这次角色互换,西方装备成了被猎杀的一方。美军智库现在流传着一个黑色笑话:买中国战机的附赠品是整套作战体系,买F-35的赠品是维修账单和软件升级通知。 太空成为新战场的速度超乎想象。中国去年发射的遥感四十号卫星群(如图2),据说能对移动中的航母实时定位。 萨尔茨曼将军力推的"Golden Dome"计划,本质上是在复制中国模式——用低轨卫星群构建太空预警网。 但美军面临尴尬困境:星链的民用卫星抗干扰能力差,专用军事卫星又太贵。相比之下,中国那套军民融合的"遥感-通信-导航"卫星体系,成本只有美军三分之一。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突然加速F-47项目,他们需要一款能在卫星被毁时独立作战的六代机。 台海棋局正在被导弹数学改写。解放军瞄准台湾的导弹只是开胃菜,真正致命的是那400枚能打到关岛的东风-26。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推演显示,在"杀戮网"支持下,这些导弹的命中率能提升到82%。当五角大楼还在纠结航母(如图3)要不要冒险进入第一岛链时,中国已经用卫星+无人机+智能水雷构建了立体拒止体系。 最近琉球群岛附近频繁出现的无侦-8无人机,就是活生生的警告——它3马赫的巡航速度意味着美军现有防空系统根本来不及反应。 总之,巴基斯坦那场胜仗给全球上了一课:现代战争不再是武器平台的堆砌,而是算法与数据的较量。不过这场竞赛远未结束,美国在量子计算和AI芯片领域仍有优势,但时间窗口正在关闭——解放军用实战证明,他们的系统不仅能纸上谈兵,更能真刀真枪改写战场规则。


富途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